第108章 與時間賽跑
關燈
小
中
大
次日一早,張家兄妹與二百捕倭軍踏上回備倭城的路。
趙普益也向趙期昌拍胸脯打保票,回登州城去找趙期昌所需的擅長丹青的畫家,以及雕刻工。
今日雪停,一大早天空藍的讓趙期昌望一眼就會癡迷片刻。
現在一天的白晝,也就四個時辰再多六刻。趙期昌早上三遍,下午三遍,一天有近三個時辰會在南坡這裏渡過。
聽老道士的口風,現在是趙期昌初學乍練全靠力量撐著,練得慢也費力。等趙期昌入門後,練得快,掌握技巧即以氣禦劍後,可能練的時間、次數更高。
趙期昌練劍,老道士也沒閑著,坐在那裏烤著火,懷裏抱著一根有了大致輪廓的柞木,提著各種小刀雕刻著。
育陽劍術剛猛,現在是闊劍,然後是雙手闊劍,最後是類似斬馬劍一樣的東西。劍術與槍術原理是一樣的,劍柄拉長到一定程度就是槍。
不可能有騎馬的劍客,老道士現在就是給趙期昌制作後續訓練的使用木劍。最後由劍術延伸出來的長兵器,還要再判斷,一定要適合本人武技風格。
趙期昌也覺得詫異,如此剛猛大開大合的劍術必然是軍用殺伐劍術,可他卻沒聽過古代有這種劍術。總覺得這套劍術,與西方軍用劍術很類似。
一套劍術練下來,趙期昌喘氣。
老道士拍拍腿上碎木屑:“東西都在竈裏燉著,自己去取。待劍術入性後,老道再傳你拳法。”
趙期昌點著頭,累的直喘氣,覺得腰疼、小腿疼,大腿疼,肘關節疼,肩部也疼。挪著步子,自己去竈房取藥膏吃。
老道士則沈吟,欲速則不達,趙期昌善學的天賦擺在面前,好在現在筋骨未定經得起折騰。若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像趙期昌這麽搞,早就扭壞了腰。所以他準備擠出時間,穿一門拳術給趙期昌練身體。
拳術從來都不是多寶貴的東西,此時各處武學名家就沒以拳腳聞名的。玩的都是器械,是殺人技。若拳腳真那麽厲害,還發明兵器做什麽?
中午時趙期昌還想著去東坡慰問一下操訓的捕倭軍弟兄,可他實在是走不動彈,趴在炕上齜牙咧嘴。
老道士則是早有準備的抱著一壇藥酒進來,給趙期昌擦洗。
下午,看天色到了申時,申字看字形,分明是一塊田裏的農人串成一串準備回家,自然是下班的時間……
趙期昌已經練到第三遍,只覺得胸悶氣短,腦袋發脹。他依舊堅持著,老道士見他到了極限,也不再糾正一些錯誤,饒有興趣看著趙期昌掙紮。
這就是一場掙紮,意志與身體的對抗。
趙期昌可記得很清楚,體育中有一種說法叫做破限,突破自己的極限。這是長跑時常說的東西,上輩子愛惜身體,這輩子可沒那麽多講究,身體就是一切之本,咬牙堅持著。
“不準發聲,緊咬牙關。呼吸自然,務必深長。”
老道士突然喊一聲,讓趙期昌想要呼喊助漲氣勢的打算落空,在招式變換中呼氣、吸氣不再主動控制,反倒與招式變化有了規律,頓時感覺輕松不少。
可還是沒有破限,他理解那種破限的感覺,在心理的成就感與身體的愉悅歡呼中,那種感覺真的比滾床單還要舒爽。
左直步一劍斜撩後,手中闊木劍險些飛出去,攻擊姿勢做完趙期昌又按步就章變守勢,小腿仿佛失去控制,險些一腳下去後翻栽倒。
“還有七式。”
見趙期昌停頓回氣,老道士又開口說著,站起來拍著身上木屑,似乎準備要走人了。
踏直步刺劍,一個動作讓趙期昌差點跪下。眼珠子看東西,仿佛一切都跟心臟一樣一跳一跳,跳的時候視線內一切就一鼓。
一切練完,趙期昌還是沒有破限。
兩腿發軟站在那裏,他眉頭皺著或許應該長跑,在重覆單一的運動中突破極限。以前沒資源支撐他長跑,練出的一身力氣都是趕路趕出來的。走的再快,也不如長跑能帶動渾身肌肉來的有效果。
老道士上下打量:“你似乎有所心得,你想的沒錯,育陽劍術入門後不會這麽累。可這是一門剛猛劍術,只打七分力也是對的,可你初學乍練不能講究這些。要出劍,就要出十成力氣。若一開始養成七分力出劍的習慣,與高手交鋒只在瞬息,少一分力則死,壓他一分力則生。”
“一開始,就要養成獅子搏兔全力以赴的本性。好了,今日也算損了身子,明日一早兩遍,下午兩遍。”
趙期昌咧嘴點著頭,沒去糾正老道士錯誤的猜想:“師尊,明日一早,弟子準備與捕倭軍晨練長跑。”
老道士不做考慮便點頭,他考慮的也簡單,趙期昌不可能一直遠離部眾在他這裏練劍。趙期昌現在這種學藝態度,已經讓他很滿意了。
一開始他見趙期昌小小年紀卻有遠超同齡人的耐力、堅韌心智,而且是軍戶有從軍的願望,看性子也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性子,是個會折騰的主,就想收為弟子。
那時候想的可不是什麽親傳,而是先收為道童,再進一步成為陳明理那樣的記名弟子。他設想的很好,可趙期昌步伐邁的太大,又趕上了衛裏變革的第一步,導致趙期昌身份發生極大的反差。
那就是現在的趙期昌撐過去,足以成為登萊強力將門。這樣的門第,想要上門授藝的人自然不少。不少將門家中的教頭、客將就是這種來路,江湖人怕道門、佛門,就是因為道門、佛門背後有軍方的力量。
將門與道門、佛門是相互依存的關系,趙期昌有望開辟一個將門,那自然不是記名弟子所能收買的。收為親傳後,趙期昌沒出師前,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上門。
趙期昌是道門弟子,以後真武一脈弟子在外惹了禍端,上門尋求庇護趙期昌自然會庇護這些師門師兄弟。一個有了靠山,一個有了打手,很簡單的邏輯關系。
只要真武一脈弟子沒被殺絕,就能這樣傳承下去。
最重要的是趙期昌是有望建立將門的人,他這類新興將門是最受朝廷喜歡的,背後沒有那麽多盤根錯節的關系,只要主事人不犯糊塗,朝廷就不會打壓。
戚繼光算起來是第二代,勉強也能算是新興將門。這種將門是朝廷喜聞樂見的,牽制關系覆雜的老將門,淘汰那些落伍的將門,是朝廷歷來的一向作風。
將門聽著高大上,在趙期昌理解中就是一夥雇傭軍。有自己的產業提供最初的運行資金,帶著一票敢打敢沖也會打架的人幫朝廷看場子,獲得的就是名望、以及各種好吃好喝。
在老道士的傳統目光下,將門是這樣的,尋常將門是家主用武技、為人品德折服族中、鄉裏血勇青壯,然後帶著這幫人擴展家業,發展這個集團。等到了一定時候,地方官會舉薦,這也就是所謂的‘山野將種’,考核合格,那舉薦者也有功勞。
另一種將門的來源就是軍中一步步升上去,有著深厚軍方背景,靠著過往戰績、屢歷積攢下自己的武裝小集團。衛所出身的,還有募兵出身的,都是這一類將門。
這一類將門天生與軍方關系親近,就說趙期昌吧,說的高大上就是開國元從將士之後,六世報國,這樣的先天資歷擺在那,你說朝廷是喜歡趙期昌,還是喜歡所謂的‘山野將種’?
山野將種說的好聽是將種,說的難聽就是地方禍亂的根源,是典型的草莽出身,盛世的將種,亂世的草頭王。要不是壓不住這類人,這類人就別想著通過舉薦進入體制。說的難聽了,地方官舉薦這類治安毒瘤,可能更大的目的就是將這堆麻煩交給戰場處理掉……
毫無疑問,趙期昌的產業越大,手裏弟兄越多,也會在地方官眼裏越來越刺眼,絕對會聯合起來一起向朝廷舉薦,能把趙期昌誇到天上去。
所以人老成精的老道士,根本不擔心趙期昌出路。只要趙期昌站穩腳,在地方有錢有武裝,這種人物朝廷怎麽可能不管你?
就算地方官裝聾作啞,周圍的士紳可不是瞎子,這些趙期昌的鄰居看著趙期昌發展自然寢食難安,托各種關系也會把他舉薦上去。
這不是報覆,也不是陷害,而是舉薦……
當真是做好事不留名。
這也是自古以來特有的傳統,維護地方治安、平靖的有效手段,給朝廷提供敢打敢拼的優質炮灰。可在大明朝有些問題,那就是軍將名義上有遠超文官的品級,可地位反差實在是太大。一些心高氣傲的人,根本不屑於當武官。
明末的熊廷弼,進士出身不假。可這位年輕時先中武舉,感覺路子不好走,又埋頭學習幾年,又考了個舉人來。連中大三元的人有,可文武雙舉人的,就熊廷弼這麽一號人物。
隋唐以前文武不分家,這種舉薦權可是很值錢的,是高門與寒門之間的巨大屏障。自宋以後,文武分家明顯,舉薦權一直在,可仿佛淡出人們視野,就是因為這東西不值錢了。
名門子弟不需要這東西,可舉薦權一直在,就這樣在地方官手裏,成了清除地方不穩定份子的有力手段。
當然,事情也不會做的那麽難看,通常以文官的做法是,把你趕跑了,讓你背井離鄉,也能說是讓你為國效力,給你這個機會是看得起你,我背了很大的風險知道不知道?一些想的簡單的草莽豪傑,真的會一輩子視這類文官為恩主。
這種舉薦權上了年紀的應該不陌生,軍隊待遇不好時,參軍名額根本不值錢,地方都是將不穩定份子送入軍隊的大熔爐,進行深入化的改造。這話是對的,因為軍人崇高地位已經成了社會基本秩序。
可大明朝的軍人待遇……再加上趙期昌的擴張腳步,幾乎有點眼色的都知道,這麽個人絕對禍害不了多久地方,只要不死成為將門也是一種必然。
渡過明年的大劫,趙期昌就要和時間賽跑。也好在他年紀小,可以拖。大費周章弄一個十幾歲少年上去領兵,朝廷也沒臉。
也不要以為大明朝十幾歲的將軍稀少,在將門這種少年會被朝野誇讚為‘將門有種,國朝之幸’。也是那個意思,看你很能打你去軍隊裏生活吧,千萬別留在地方上當禍害……
這也是將門子弟在軍中當親兵攢經驗,彼此交換子弟拉關系的生存手段,另一個方面能減少將門與地方的沖突。不要指望以殺人為職業的少年能有好脾氣,也不要指望地方士紳子弟能看得起一個武夫,彼此鬧矛盾是必然。
說的簡白了,在大明朝只要你在地方上能折騰,不觸犯各種底線規矩,看著能打又會做人,那你就做好被舉薦的準備吧。
很顯然,趙期昌渾身是箭,他躲不掉的。
所以,高築城緩稱王這一套,趙期昌只能遙控指揮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
趙普益也向趙期昌拍胸脯打保票,回登州城去找趙期昌所需的擅長丹青的畫家,以及雕刻工。
今日雪停,一大早天空藍的讓趙期昌望一眼就會癡迷片刻。
現在一天的白晝,也就四個時辰再多六刻。趙期昌早上三遍,下午三遍,一天有近三個時辰會在南坡這裏渡過。
聽老道士的口風,現在是趙期昌初學乍練全靠力量撐著,練得慢也費力。等趙期昌入門後,練得快,掌握技巧即以氣禦劍後,可能練的時間、次數更高。
趙期昌練劍,老道士也沒閑著,坐在那裏烤著火,懷裏抱著一根有了大致輪廓的柞木,提著各種小刀雕刻著。
育陽劍術剛猛,現在是闊劍,然後是雙手闊劍,最後是類似斬馬劍一樣的東西。劍術與槍術原理是一樣的,劍柄拉長到一定程度就是槍。
不可能有騎馬的劍客,老道士現在就是給趙期昌制作後續訓練的使用木劍。最後由劍術延伸出來的長兵器,還要再判斷,一定要適合本人武技風格。
趙期昌也覺得詫異,如此剛猛大開大合的劍術必然是軍用殺伐劍術,可他卻沒聽過古代有這種劍術。總覺得這套劍術,與西方軍用劍術很類似。
一套劍術練下來,趙期昌喘氣。
老道士拍拍腿上碎木屑:“東西都在竈裏燉著,自己去取。待劍術入性後,老道再傳你拳法。”
趙期昌點著頭,累的直喘氣,覺得腰疼、小腿疼,大腿疼,肘關節疼,肩部也疼。挪著步子,自己去竈房取藥膏吃。
老道士則沈吟,欲速則不達,趙期昌善學的天賦擺在面前,好在現在筋骨未定經得起折騰。若是二十多歲的青年像趙期昌這麽搞,早就扭壞了腰。所以他準備擠出時間,穿一門拳術給趙期昌練身體。
拳術從來都不是多寶貴的東西,此時各處武學名家就沒以拳腳聞名的。玩的都是器械,是殺人技。若拳腳真那麽厲害,還發明兵器做什麽?
中午時趙期昌還想著去東坡慰問一下操訓的捕倭軍弟兄,可他實在是走不動彈,趴在炕上齜牙咧嘴。
老道士則是早有準備的抱著一壇藥酒進來,給趙期昌擦洗。
下午,看天色到了申時,申字看字形,分明是一塊田裏的農人串成一串準備回家,自然是下班的時間……
趙期昌已經練到第三遍,只覺得胸悶氣短,腦袋發脹。他依舊堅持著,老道士見他到了極限,也不再糾正一些錯誤,饒有興趣看著趙期昌掙紮。
這就是一場掙紮,意志與身體的對抗。
趙期昌可記得很清楚,體育中有一種說法叫做破限,突破自己的極限。這是長跑時常說的東西,上輩子愛惜身體,這輩子可沒那麽多講究,身體就是一切之本,咬牙堅持著。
“不準發聲,緊咬牙關。呼吸自然,務必深長。”
老道士突然喊一聲,讓趙期昌想要呼喊助漲氣勢的打算落空,在招式變換中呼氣、吸氣不再主動控制,反倒與招式變化有了規律,頓時感覺輕松不少。
可還是沒有破限,他理解那種破限的感覺,在心理的成就感與身體的愉悅歡呼中,那種感覺真的比滾床單還要舒爽。
左直步一劍斜撩後,手中闊木劍險些飛出去,攻擊姿勢做完趙期昌又按步就章變守勢,小腿仿佛失去控制,險些一腳下去後翻栽倒。
“還有七式。”
見趙期昌停頓回氣,老道士又開口說著,站起來拍著身上木屑,似乎準備要走人了。
踏直步刺劍,一個動作讓趙期昌差點跪下。眼珠子看東西,仿佛一切都跟心臟一樣一跳一跳,跳的時候視線內一切就一鼓。
一切練完,趙期昌還是沒有破限。
兩腿發軟站在那裏,他眉頭皺著或許應該長跑,在重覆單一的運動中突破極限。以前沒資源支撐他長跑,練出的一身力氣都是趕路趕出來的。走的再快,也不如長跑能帶動渾身肌肉來的有效果。
老道士上下打量:“你似乎有所心得,你想的沒錯,育陽劍術入門後不會這麽累。可這是一門剛猛劍術,只打七分力也是對的,可你初學乍練不能講究這些。要出劍,就要出十成力氣。若一開始養成七分力出劍的習慣,與高手交鋒只在瞬息,少一分力則死,壓他一分力則生。”
“一開始,就要養成獅子搏兔全力以赴的本性。好了,今日也算損了身子,明日一早兩遍,下午兩遍。”
趙期昌咧嘴點著頭,沒去糾正老道士錯誤的猜想:“師尊,明日一早,弟子準備與捕倭軍晨練長跑。”
老道士不做考慮便點頭,他考慮的也簡單,趙期昌不可能一直遠離部眾在他這裏練劍。趙期昌現在這種學藝態度,已經讓他很滿意了。
一開始他見趙期昌小小年紀卻有遠超同齡人的耐力、堅韌心智,而且是軍戶有從軍的願望,看性子也不是一個老實本分的性子,是個會折騰的主,就想收為弟子。
那時候想的可不是什麽親傳,而是先收為道童,再進一步成為陳明理那樣的記名弟子。他設想的很好,可趙期昌步伐邁的太大,又趕上了衛裏變革的第一步,導致趙期昌身份發生極大的反差。
那就是現在的趙期昌撐過去,足以成為登萊強力將門。這樣的門第,想要上門授藝的人自然不少。不少將門家中的教頭、客將就是這種來路,江湖人怕道門、佛門,就是因為道門、佛門背後有軍方的力量。
將門與道門、佛門是相互依存的關系,趙期昌有望開辟一個將門,那自然不是記名弟子所能收買的。收為親傳後,趙期昌沒出師前,其他人也不好意思上門。
趙期昌是道門弟子,以後真武一脈弟子在外惹了禍端,上門尋求庇護趙期昌自然會庇護這些師門師兄弟。一個有了靠山,一個有了打手,很簡單的邏輯關系。
只要真武一脈弟子沒被殺絕,就能這樣傳承下去。
最重要的是趙期昌是有望建立將門的人,他這類新興將門是最受朝廷喜歡的,背後沒有那麽多盤根錯節的關系,只要主事人不犯糊塗,朝廷就不會打壓。
戚繼光算起來是第二代,勉強也能算是新興將門。這種將門是朝廷喜聞樂見的,牽制關系覆雜的老將門,淘汰那些落伍的將門,是朝廷歷來的一向作風。
將門聽著高大上,在趙期昌理解中就是一夥雇傭軍。有自己的產業提供最初的運行資金,帶著一票敢打敢沖也會打架的人幫朝廷看場子,獲得的就是名望、以及各種好吃好喝。
在老道士的傳統目光下,將門是這樣的,尋常將門是家主用武技、為人品德折服族中、鄉裏血勇青壯,然後帶著這幫人擴展家業,發展這個集團。等到了一定時候,地方官會舉薦,這也就是所謂的‘山野將種’,考核合格,那舉薦者也有功勞。
另一種將門的來源就是軍中一步步升上去,有著深厚軍方背景,靠著過往戰績、屢歷積攢下自己的武裝小集團。衛所出身的,還有募兵出身的,都是這一類將門。
這一類將門天生與軍方關系親近,就說趙期昌吧,說的高大上就是開國元從將士之後,六世報國,這樣的先天資歷擺在那,你說朝廷是喜歡趙期昌,還是喜歡所謂的‘山野將種’?
山野將種說的好聽是將種,說的難聽就是地方禍亂的根源,是典型的草莽出身,盛世的將種,亂世的草頭王。要不是壓不住這類人,這類人就別想著通過舉薦進入體制。說的難聽了,地方官舉薦這類治安毒瘤,可能更大的目的就是將這堆麻煩交給戰場處理掉……
毫無疑問,趙期昌的產業越大,手裏弟兄越多,也會在地方官眼裏越來越刺眼,絕對會聯合起來一起向朝廷舉薦,能把趙期昌誇到天上去。
所以人老成精的老道士,根本不擔心趙期昌出路。只要趙期昌站穩腳,在地方有錢有武裝,這種人物朝廷怎麽可能不管你?
就算地方官裝聾作啞,周圍的士紳可不是瞎子,這些趙期昌的鄰居看著趙期昌發展自然寢食難安,托各種關系也會把他舉薦上去。
這不是報覆,也不是陷害,而是舉薦……
當真是做好事不留名。
這也是自古以來特有的傳統,維護地方治安、平靖的有效手段,給朝廷提供敢打敢拼的優質炮灰。可在大明朝有些問題,那就是軍將名義上有遠超文官的品級,可地位反差實在是太大。一些心高氣傲的人,根本不屑於當武官。
明末的熊廷弼,進士出身不假。可這位年輕時先中武舉,感覺路子不好走,又埋頭學習幾年,又考了個舉人來。連中大三元的人有,可文武雙舉人的,就熊廷弼這麽一號人物。
隋唐以前文武不分家,這種舉薦權可是很值錢的,是高門與寒門之間的巨大屏障。自宋以後,文武分家明顯,舉薦權一直在,可仿佛淡出人們視野,就是因為這東西不值錢了。
名門子弟不需要這東西,可舉薦權一直在,就這樣在地方官手裏,成了清除地方不穩定份子的有力手段。
當然,事情也不會做的那麽難看,通常以文官的做法是,把你趕跑了,讓你背井離鄉,也能說是讓你為國效力,給你這個機會是看得起你,我背了很大的風險知道不知道?一些想的簡單的草莽豪傑,真的會一輩子視這類文官為恩主。
這種舉薦權上了年紀的應該不陌生,軍隊待遇不好時,參軍名額根本不值錢,地方都是將不穩定份子送入軍隊的大熔爐,進行深入化的改造。這話是對的,因為軍人崇高地位已經成了社會基本秩序。
可大明朝的軍人待遇……再加上趙期昌的擴張腳步,幾乎有點眼色的都知道,這麽個人絕對禍害不了多久地方,只要不死成為將門也是一種必然。
渡過明年的大劫,趙期昌就要和時間賽跑。也好在他年紀小,可以拖。大費周章弄一個十幾歲少年上去領兵,朝廷也沒臉。
也不要以為大明朝十幾歲的將軍稀少,在將門這種少年會被朝野誇讚為‘將門有種,國朝之幸’。也是那個意思,看你很能打你去軍隊裏生活吧,千萬別留在地方上當禍害……
這也是將門子弟在軍中當親兵攢經驗,彼此交換子弟拉關系的生存手段,另一個方面能減少將門與地方的沖突。不要指望以殺人為職業的少年能有好脾氣,也不要指望地方士紳子弟能看得起一個武夫,彼此鬧矛盾是必然。
說的簡白了,在大明朝只要你在地方上能折騰,不觸犯各種底線規矩,看著能打又會做人,那你就做好被舉薦的準備吧。
很顯然,趙期昌渾身是箭,他躲不掉的。
所以,高築城緩稱王這一套,趙期昌只能遙控指揮。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